羅建云:大山深處探訪養蜂人
在我小的時候讀過一篇課文,叫《荔枝蜜》,是著名作家楊朔寫的。也是從那時開始,我對養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曾狂想,如果考不上大學,我可否到鄉下養蜂,成為一個浪跡天涯的養蜂人??扇松壽E沒有這一關,只是因工作或旅游,我去了很多地方,發現在高山、在草原、在盆地、在海邊,均有養蜂人,而且有形形色色的蜂蜜,讓我多了無限遐想。
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北回歸線上南昆山腹地,路邊有很多養蜂人,見到我們的車隊,便吆喝:“蜂蜜,純正的蜂蜜,二十塊一斤,快來買……”見到有人在看蜂蜜,有人在喝蜂蜜,有人大把數鈔票買蜂蜜,課本《荔枝蜜》的情節又在我腦際浮現。我在掙扎,要不要買些回家,品嘗大自然恩賜的蜜露??膳赃叴髩K的蜂蠟沾滿青苔,偶有蜜蜂飛來,感覺是真的,卻讓我似乎嗅到造假的味道。我拍了幾張照片放到朋友圈,不到一分鐘,多位網友告訴我,“那是假蜂蜜,千萬別買!”我在蜂箱前徘徊,心中如打倒了五味瓶,感覺不是滋味。我知道蜜蜂是不會造假的,可人以蜜蜂的名義造假,真讓我大跌眼鏡了。也是那一次,見到路邊養蜂人,我便躲得遠遠的。不管是真是假,總之,我不買,也不喝,真怕吃壞肚子,傷了身體。
去年冬天,回老家參加文代會,一老先生熱情接待我。他說關注我很久了,人年輕,有活力,敢闖敢干,是家鄉驕傲?!膀湴痢弊允欠Q不上,不拉家鄉后腿,不為家鄉抹黑,我做到了。那天下著雨,灰蒙蒙的,我倆站在雨中,聊了許久。具體聊些啥,真忘了,但他約我開春后去蜂場看看,我答應了,并明確時間,來年清明。
之所以把時間定在清明,是因為我母親去世早,每年清明,幾乎雷打不動會回鄉祭祖,會為母親掃墓。既然千里迢迢回鄉,我肯定抽時間去老人家的蜂場看看,去尋找“真蜂蜜”的答案。
時間一點一滴過去,轉眼,又是清明。我提前一個星期回鄉祭祖,到達老家的那一刻,老人家的電話如約而至:“小羅,明天來我家不?我要采蜜,我要搖糖,來家吃中餐不……”我拖著疲憊的身軀,聲音略顯嘶啞,回答:“明天下午一定來,吃飯就不用了,就來看望你,品嘗真蜂蜜……”我將“真蜂蜜”三個字讀得很重,可能是骨子里已經不大相信世上還有幾滴純真的蜂蜜了。
第二天,祭祖完畢,我驅車去老先生的蜂場。老先生曾是中學教師,退休多年,會電腦,會微信,年近七旬,感覺很“潮”。他發定位給我,我看了看,在九龍山下一個叫巖口的地方。巖口這個地方其實很特別,群山環拱,景色迷人,盛產黃金。據說多年前,黃金洞中漲大水,沖出了狗頭金,有說一斤重,有說十斤重??傊?,未被國家黃金部隊接管之前,每年有很多人去洞中淘金,有的家庭因此富甲一方,有的在洞中獻出寶貴生命……
老先生發給我的定位叫碑記村,現在農村都通了水泥路,比我二十多年前去巖口收破爛好多了。山路十八彎,我不知轉了多少彎,在羊腸小道上盤旋。怕導航不準確,每到交叉路口,便問碑記村如何走,到了碑記村,又問老先生家如何走。很順利,我抵達大山深處老先生的家。
老先生家是兩層小洋樓,二樓種了類似葡萄的植物,樓頂也有一些花草。見我驅車來到,老先生馬上卸下防護面罩,引我與家人入室。屋內,好幾批客人在等他們搖糖,在看他們如何從蜂箱中取出蜂巢,如何從蜂巢中取出蜂蜜,如何過濾后再裝入桶中,最后親手裝上車??傊?,所有環節在人眼皮底下完成,想造假,幾乎不可能。老先生的女兒在政府供職,怕我們狐疑,便說:“父親養蜂是圖樂趣,不是靠養蜂賺錢……”老人家見我第一次來,便讓我戴上防護面罩,去二樓看整箱整箱的蜂,并從中取出蜂巢,教我如何認蜂王。他說他養的是土蜂,不是蜜蜂,土蜂個頭稍大,脾氣暴躁,蜂蜜產量少,口感好,營養價值高。也是在閑聊中得知,老人家一年只采四次蜜,每箱約五斤,滿打滿算,老人家二十三箱蜂,最多產四百六十斤蜂蜜。他賣的蜂蜜純真,無任何添加劑,現采現賣,每斤一百元,遇到知己便送。他說養蜂不是為了掙錢,是為了保持與土蜂的那份情感。
多年前,一窩土蜂飛到他家安營扎寨,他沒用火燒,也未用水澆,而是做蜂箱,給它們溫馨的家。土蜂也很爭氣,一分二,二分四,不知不覺,老人家所養土蜂有二十三箱了。老人家說,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養蜂,得有天運,否則,要么不會來,要么養不活。不知是真是假,總之,在農村,我見誰家養蜂,日子均紅紅火火。而老人家三個小孩也很有出息,在縣城都是黨政干部。
此時屬農歷三月,油菜花開,產出來的蜜是金黃色的,在太陽照射下放出耀眼的光芒。我倒了小杯入嘴,不膩不干,沁人心脾,徐徐咽下,潤甜綿長,幾乎又找到楊朔筆下采蜜的感覺。老人家告訴我,他打農村長大,身居大山,一輩子教書育人,不知如何造假。有蜜方采,沒蜜不賣。錢可以沒有,良心不能沒有。
老人家的屋后便是老家的名山,也是老家的圣山,名曰九龍山。相傳很久很久以前,九龍回首,見此處巍峨聳立,風景優美,久久不愿離去,故得此名。有仙氣的地方自然有仙人,老一輩的人告訴我,九龍山上有仙草,有靈芝,一直由神仙駕鶴看護。我沒見到神仙,但看到如此老實、耿厚的老人家,似乎感覺他是大山深處的活神仙。在九龍山這個近似仙境的地方養蜂,無憂無慮,逍遙自在,其樂無窮,反倒讓我這個拼搏商海的文人多了幾分羨慕……
敘述至此,我差點忘了介紹老人家的名字,他姓黃,名鈳,在九龍山下,是鼎鼎有名的知識分子,受人尊敬的鄉賢。
?。ㄗ髡呦得襁M全國新聞宣傳特約通訊員)